一个商会社团组织从发起、酝酿、筹备到注册成立,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接下来,如何组织活动、发展会员、对外联络、健康运行、树立形象、打造品牌,才是真正检验商会团队的“试金石”。
01
商会为什么要办活动
每一个强大的商会品牌背后,总有N个成功的活动。活动本身不是目的,借助活动发展新会员、巩固老会员、提升商会品牌、树立商会形象、打造商业文化,才是真正目的。
商会的活动多少情况下是“会”,各种各样的“会议”,会是商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种服务型组织的公共产品,是办会的一种有效工具,是实现商会各项计划目标的一种载体。
商会没有了活动,没有了“会”,就不是“商会”。亲戚勤走动才叫“亲”,商会多开会才叫“会”。一个商会组织不怕“会海”,就怕“会荒”。总之,商会的活动“有比无好、多比少好、优比差强”。
02
商会活动如何才能“办得好”
商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论活动前策划多精心,活动中执行多严密,都要以活动后的成效来说话,而成效要依据事后评价标准。“活动好不好,评估说了算。”通过诚实和批评的评估,来让人们了解活动的实际效果、利益和局限性,并以此来逐渐建立活动的品牌、信誉和价值,就活动成效评价标准主要总结了以下五点。
“引得来”。事后看活动,重要看名单。谁来参加?而不是拟邀请,要以实际到达率为准。“引得来”首先要做到数量和质量并举,预期参加者与实际参加者越接近,即越成功;其次要做到重点嘉宾不缺席,核心成员不失约,一般观众会超员;最后要做到“引对人”“说对话”“做对事”,卖什么吆喝什么,参与人的身份符合整个活动的基调,能够为活动的完整性加分。
“留得住”。商会活动中“失约、缺席、早退”及“参加一两次活动则不再参加”的现象,属于活动流失率。流失率越大,组织黏性越低。如何留得住?留人留心,商会活动需要处理好两个层面的问题。一个是心理层面的,诸如:收获、体验、利益、尊重、荣誉、满足、感动、欲望、挑战、探索、偶像等心理要素;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,诸如:时间、场地、主题、日程、内容、嘉宾、主持、会务、物料等元素。心理感受不好量化和测定,但活动的细节传达信息,细节是一个连贯性的思考。出于公心还是私利?是从个体、集体出发,还是从组织出发,如何把控全局和大局、个性和共性、功利和公益、民主和集中、平等和主次、自由和纪律、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等等。
“动起来”。互动是彼此联系、相互作用的过程。强大的互动性是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,没有互动则没有参与度。活动互动率的计算方式为:参加活动的人与活动设置版块进行互动的次数除以参加的人数。互动率比值越低,说明活动参与度越低,更多情况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,“台上一人讲,台下大家听”;互动率比值越高,说明参与性越强。
“整合强”。整合即优化,整合即衔接,整合即跨界,整合即1+1>2,整合即效益,整合即多赢。相互渗透、相互交互,资源共享,协同工作,通过整合发挥最高效率、最大价值。
活动也有整合率,整合率的计算方式为:参加活动者的个体行业属性与实际参加的人数比(例如:一场100人的活动,参加者全部来自一种行业,即为1:100,如果有20个不同行业,即为20:100),比例越低,单一行业整合率越高,专业性越强,具有分众性;比例越高,跨界行业整合率越高,综合性越强,具有聚众性;单一行业注重纯度、深度和高度;跨界行业注重广度、尺度和力度。
“传出去”。酒好也怕巷子深,活动后更需要传播出去。一般显性的可以测评出,比如:传统媒体(报刊、电视、新闻网站)报道量、转载率等;网络新媒体(博客、微博、微信等)订阅、分享、点评数值等;定向媒体(商会内刊、网站、微信平台、手机APP)发行量、浏览量等;同时也包括隐性传播,即人与人、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口碑传播。
免责声明:本文的文字内容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 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每商网及商会头条观点,不能作为投资建议,亦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